燃料智控产品综述
燃料智能化管理是客观需求基础上技术可行的必然产物,是燃料管理的发展趋势。
燃料智能化管理是基于燃料管理的客观需求,将“中国制造2025-智能生产”理念全面应用于火电企业燃料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种先进管理方式,其运用先进技术,有效实现燃料计量、质检、存储、掺烧、结算等全过程无人干预、智能管理,最终达成火电企业安全、经济、环保运行之目标。
以国电集团为首,近年来,各大发电集团纷纷开展燃料智能化管理建设。
国电集团(2012年):《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燃料智能化管理建设指导意见》(国电集燃[2012]10号文件)、《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燃料智能化管理建设规划》(国电集燃[2012]254号文件)。
国家电投(2015年):《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燃料智能化管理建设四年规划方案》、《火电企业燃料智能化管理建设指导意见》
神华国能(2015年):《神华国能(神东电力)集团公司关于开展煤炭入厂验收智能化管理的工作意见》[2015]74号
华润电力(2016年):《燃料全价值寻优系统建设指引》
华能集团
大唐集团
华电集团
……
三德做到了什么?——有序交付、顺利实施、无人值守、正常运行
智能硬件是燃料智能化的基础,决定燃料管理智能化建设成败。
我国幅员辽阔、煤种复杂且商品化程度较低,不同煤种(水分、黏性等)、工况条件的适应性是硬件智能化(特别是采样和制样环节的智能化)面临的巨大挑战。实践中,相当比例的智能化系统因适应性问题存在运行不畅、“粘堵混”频发、试样代表性差等现象,进而导致需厂家派人驻守、总体投运率较低。
秉承“先技术,后市场”的理念,三德科技通过伞旋®、风透®、自沉集™等创新技术,先后攻克“煤种/水分适应性”、“制粉自动化”等智能化难题,陆续推出优势®系列燃料智能化管控产品,并于近两年完成市场战略布局(地域、集团、煤种全覆盖)和经验积累,交付项目特别是自动制样系统均实现无人值守、正常运行。
三德为什么能?
1.高适应性(全煤种、全过程、全通),样品代表性好(数据真实、准确、无“污染”)。
①.采用“伞旋®锤破+经纬筛板”技术,煤种(黏性)、水分适应性强,能采即能制、不堵不粘。
伞旋™技术:锤式破碎机入料口背板处设置旋板和清扫挡杆,通过旋板自旋与清扫档杆刮擦实现煤样的自清扫,使之无法粘附、积累,从而避免“堵死”。
案例:华电莱城电厂的煤样,外水含量14%,内水含量1%-2%,灰分35%-40%,采用三德科技提供的皮带采样机,可全通运行,制样顺畅。
② 采用“风透®干燥+粘判™”技术,低温、快速处理水分,条件结束(粘判™),避免粘/堵/混,以确保自动制样的顺畅、并最大限度减少样品残留,同时避免红外等其他干燥方式对样品物理特性的损害以及过干燥。
风透®技术:采用国标经典方法原理,在其基础上通过热风(40℃)穿透煤层、数倍增加接触面的方式极大提高了干燥效率,并有效避免红外、光波等其他干燥方式对样品物理特性的损害。
③ 自沉集™制粉收集(粉样通过重力作用下落,外加振动克服静电阻力,达到高收集的效果),制粉收集率高达95%以上、过筛率100%(经国家煤检中心检测)、样品代表性好。
|
④ 通过皮带将煤流进行整形后缩分,适应性最强,可有效保证缩分代表性。
|
|
⑤ 端部除铁:除铁装置位于皮带端部滚筒内,效果更好,确保系统适应性。
|
⑥ 前级处理:对质量较大单样进行破缩(大样变小样)处理,单样质量范围可达1000kg。
⑦水分保持 +在线测水:分矿留样机封闭式处理,避免水分损失;同时,全水在线检测,缩短时差,全水测试更接近真实值。 ⑧除尘系统根据自动制样系统的工作状态联动启停,最大限度减少逃逸对样品代表性的影响。 |
2.样品安全。
①制样安全:自动制样环节设置备份煤样;皮带端部滚筒除铁;智能上料。
②传输安全:“采-制-化-存”无缝连接;分矿智能封装(密码锁);独特 “样瓶舱”设计。
③管理安全:无人值守;全程密码,权限管理;关键环节或工作点监控。
3.高效率。
①制样高效:常规重量的煤样,单样:50~60min,连续制样:13~15min/样。
②传输/存查高效:“ 采-制-化-存”无缝连接;存查:容积利用率同比高25%以上。
③管理高效:数据自动生成、网络传输;大数据应用,决策简单高效;支持远程管理、移动应用。
4.投运率高。
①全过程、全煤种、全通,适应能力强。
②数据真实、准确、“无污染” ,甲乙双方认可。
③运行稳定,无故障运行时间长。
④远程服务保障。
5.运行成本低。
①系统可无人值守,可长时间稳定运行。
②投运率高:黑科技(全通、代表性:真实、准确、“无污染”)+高品质(零部件选型)=高投运率。
③一次服务成功率高:“传感技术+远程服务系统” 基础上的精准服务;预服务、预处理;自诊断、运维预判与准备。
优势®燃料智能化管控系统由智能硬件系统、智能软件系统两大部分构成,通过DCS、FCS、数据专网控制或连接,其中智能硬件是整个系统的基础。
“无人操作”、“数据自动生成”、“集中管理,分散控制”等是燃料管理智能化的重要标志。
注:整个系统模块化设计,客户可根据现状和实际需求选择某个或某几个模块或整体,实现局部环节或全过程智能化。